在蓋子與瓶子相互匹配的既定前提下,用以判定蓋子是否旋好的正確方式為:
觀測蓋鉤旋入瓶口螺紋的具體位置,若蓋鉤處于瓶口螺紋的中間區(qū)域(即中間地帶),則表明蓋子已旋好。
將剛旋好的瓶子從機器中取出后直接旋開,并通過旋開時的阻力手感來判別蓋子是否旋好,這種做法是不準確的。
用戶對蓋子是否擰緊予以關注是合理的,因為這關乎到包裝的可靠性、殺菌時的掉蓋風險等,最終皆會對產(chǎn)品質量與生產(chǎn)成本產(chǎn)生影響。然而,用戶所期望的這種旋開蓋子時的阻力,并非在蓋子剛旋好的當下即刻形成,所以無法將其當作判斷蓋子是否旋好的依據(jù)。(在此我們將這種阻力命名為“旋開阻力”)
實際上,旋開阻力主要源自蓋膠與瓶口接觸面之間的膠合力。當蓋子旋緊經(jīng)過一段時間后,或者蓋子歷經(jīng)加熱,在打開蓋子時會發(fā)現(xiàn)蓋子內(nèi)的膠被瓶口壓出一圈凹槽,而剛旋緊的蓋子馬上旋開時,會發(fā)現(xiàn)蓋膠并無明顯的壓痕。這一現(xiàn)象表明,蓋膠的變形以及與瓶口的貼合粘結是需要一個過程的,需要時間來達成。而由蓋膠蠕變與瓶口貼合所形成的膠合力,是遠遠大于剛開始時膠與玻璃之間摩擦力的。至于其他諸如蓋鉤與螺紋玻璃之間的摩擦力等,則都可以忽略不計了。
故而,我們認為在判斷蓋子是否旋好時,最為客觀且能夠量化的辦法便是查看蓋鉤的位置。當然,這是以瓶子和蓋子相互配套為前提的。
物料溢出通常是物料體積膨脹所致
一定量的物料在玻璃瓶里,體積膨脹時其液面(有些情況不能稱為頁面)勢必會上升,上超過瓶口時就會溢出,如果帶有蓋子,半封閉的空間會使具有流動性的物料產(chǎn)生壓力,壓力會迫使物料從蓋與瓶口的縫隙流出
什么原因導致物料膨脹呢,主要三種情況
低氣壓下水的沸點降低,產(chǎn)生水蒸氣,使物料膨脹
高粘度的物料,混合在物料中的氣泡在低氣壓環(huán)境膨脹,導致物料膨脹
混合在物料中的一些含氣孔,或中空的物料成分膨脹,導致物料整體上升
應對方法:
針對高溫物料,需適當降低真空度設定
高粘度物料,如果混入空氣太多,真空度設定太低又不符合包裝要求,那就需要考慮灌裝前對物料采用消泡處理
混合有中空物料顆粒的